帐号: 密码: Cookie:   注册|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关键字      
  您的位置: 大别乡情 >> 大别山人物 >> 教卫精英 >> 教卫精英
 阅读文章

著名美籍华人---赵浩生

  文章作者:大别山来源:大别山网浏览次数:2084字体:字体颜色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08-04-08 15:56:11提交会员:admin

一点浩然气 快哉万里风

   
几十年记者生涯,他采访和报道过许多高级领导人和众多风云人物,亲眼目睹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

  几十年来奔走于美国、中国大陆和台北之间,他与政、军、商等社会各界广泛接触,亲密交往,堪称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岁月悠悠,风云变幻。自1920年以后的八十多年里,人类曾经经历了现代史上一个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

  今天,当人们回顾在这充满变革的时代,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所上演的一幕又一幕历史活剧之际,猛然发现大舞台前有一位鹤发童颜的头排观众,竟在许多历史性的场面中,成功地扮演着目击者、参与者和记录者的角色。他,就是《八十年来家国》的作者,著名美籍华裔记者、专栏作家、教授、学者赵浩生。

  “一点浩然气,快哉万里风。”这是文坛巨子、戏剧家曹禺赠送给赵浩生的墨宝佳句。这十个字,可谓是对他恰如其分的传神写照。

  赵浩生1920年11月29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息县。按族谱推算,应是大宋皇帝赵匡胤的后代。他念小学的时候,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和许多少年一样,他幼小的心灵开始感受到祖国的屈辱和国难的沉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他正在开封读高中一年级。开封沦陷后,他就回到河南息县老家,全心投入抗敌救亡运动。在席卷全国的抗战烽火中,他四处辗转。其间,他目睹了惨绝人寰的武汉和重庆大轰炸,经历了八年离乱的流亡生活,备尝艰辛,并染上了当时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所有这些苦难而动荡的经历,后来都成了他从事写作的最好材料,也更加激起了他澎湃的爱国热情,培养了他宣传表达这种热情的口才和能力。

  从事写作,投身新闻事业,是赵浩生早就有之的愿望。还是在四川万县金陵中学念书期间,他就开始给万县《万州日报》副刊投稿。到兰州后,他又在《西北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不少考证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西北的研究文章,还给其它报刊写时事、剧评、翻译、杂文、散文、通讯等。抗战胜利后,他到了重庆,在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任记者。他在《中央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报道是有关国民党党史展览会的长篇连载特写。当“本报记者赵浩生”一行小小的铅字出现在报上时,他顿时捧着报纸爱不释手,那喜悦“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报酬”。他感到,这几篇特写的刊出,“是一个胜利的开端,一个多年梦想的实现,一个在我生命中值得纪念的瞬间。”此外,他还先后担任上海《申报》特约记者、《东南日报》驻南京和日本特派员、《平民日报》驻南京特派员、香港《星岛日报》驻东京特派员等。

     赵浩生是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富有戏剧性历史场面的见证人,也是当时极少数活跃于新闻界并在多家报刊上撰写专栏的著名记者之一。从重庆到南京,从毛泽东访问重庆到政治协商会议,他是一直追踪采访国共和谈的记者,报道了围绕着国共和谈的许多重要新闻。他很荣幸,在国共和谈以及此后的许多重要历史时刻,如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元帅和周恩来、民主同盟及冯玉祥等各方人士的会面、轰动一时的"校场口事件"、蒋介石和毛泽东的重庆谈判、国共和谈宣告彻底破裂、蒋介石政权的没落、日本一级战犯东条英机在东京战犯监狱被宣布由中美英苏四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验明正身处以绞刑、美国杜鲁门总统将指挥朝鲜战场的麦克阿瑟元帅撤职回国等等,他都身在现场并进行了报道。

  1948年初夏,他在没有任何凭借的情况下冒险出国,先是从上海乘“海辽号”到日本神户再转东京,  1952年又由日本横滨乘“克利夫兰总统号”抵达美国旧金山。他从美国11所大学中,挑选了提供全额奖学金的伊利诺大学攻读美国外交史,师从双目失明却著作等身的史密斯教授。1960年大学毕业后,他受聘于美国常春藤联合会大学之一的、1701年建校的耶鲁(Yale)大学,在东亚语言文学系任教,直至1986年办理退休手续。该校给他最深的感受是:代表耶鲁精神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赵浩生和他的太太今泉智惠是在大学毕业典礼前结婚的。他在应邀赴日本最著名的女校津田塾大学以《中国解放》为题发表演讲时与她相识,当时她是前来迎接他的学生会代表。今泉智惠比他小12岁,在校专修英国文学,是位高才生。今泉出生于世代贵族家庭,外公是日本大理院(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今泉的父亲今泉桓是日本本土铁路系统和南满铁路的创建人,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詹天佑。今泉大学毕业后赴美国俄州大学留学深造,后来与赵浩生同时受聘于耶鲁大学,并在1963年与赵浩生同时加入美国籍。她在耶鲁大学任教授40年,于2000年退休。赵浩生伉俪育有一女一子,女儿赵惠纯、儿子赵惠程均事业有成。

  从1966年起,赵浩生一边当教授,一边重温记者生涯。他以美国记者、专栏作家的身份,开辟"海外观察"专栏,采访海峡两岸众多风云人物,陆续在国内《参考消息》和海内外报刊发表呕心沥血所写的系列作品,使海外侨胞了解了新中国,一时间掀起了对中国大陆的认同回归热。他的文章,对当时封闭的中国大陆的读者而言,更是争相传看,先睹为快,成了人们窥视美国社会的窗口,揭开西方神秘面纱的指南。他撰写的《漫话美国新闻事业》当时成了新闻记者和大学新闻系的教材。《漫话美国总统选举》一书,几乎每当美国总统选举前夕,就会再版一次。

  在尼克松总统访华、中国成功展开“乒乓外交”之后,赵浩生积蓄了27年的思乡怀故之情犹如长江、黄河般汹涌澎湃。1973年5月8日,52岁的他和太太今泉从香港罗湖入境,首次回祖国进行了52天的还乡之行。在抵达北京的当晚,他就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出席了欢迎越南党政领导人黎笋、范文同的国宴。

  从1973年以来,赵浩生已经回国80余次。他说:“在中国,有我的亲人,有我的事业,有我的最爱OO京剧。那里,有我的根。我虽然是外籍,但不是外人。能为祖国做点什么,是我最大的心愿。”1974年5月,他成功地组织了由15位团员组成的耶鲁大学教授访华团,先后访问了香港、上海、西安、北京等地,使团员们对大陆的疑虑和误解渐渐冰释。

  如果说,在卡特总统任期内,最值得称颂的功绩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那么,在促成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过程中,卡特总统的财政部长米勒功不可没。而曾在以米勒为总裁的美国大型综合公司德克士壮公司担任特别顾问的赵浩生,为推动该公司着力发展对华贸易所起的作用,则非同小可。此后,赵浩生还担任了全球电讯设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OO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的顾问。中国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早在担任上海市长时就会见过赵浩生;1989年9月,刚刚就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又在中南海再次会见了他。被江泽民主席赞誉为“一位很好的顾问”的赵浩生,当时曾向“北电”公司董事长保罗·史腾建议:在中国市场要取得发展,“要知难而进”,“要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智慧。这些至今仍是外国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和市场的必胜之道。

  被誉为社会活动家的赵浩生,几十年来奔走于美国、中国大陆和台北之间,广泛地与政界、军界、商界、新闻宣传界、文化艺术界等深入接触,撰写深度报道。作为穿线搭桥人,他为促进两岸三地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为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他充分利用回国的机会,为不同的机构和对象进行讲学,包括人民大会堂、社会科学院、人民日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工委等都有过他的讲台。其讲学内容包括《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漫话美国新闻事业》、《漫话美国总统选举》、《对发展中国新闻事业的几点建议》、《说“游说”》、《让美国听到中国的声音》等。

  此外,为推动中日友好活动,赵浩生经常在日本《朝日新闻》、《世界周报》等撰写有关中国局势的独家报道评论,多次应邀在日本的大学或公私研究机构举办针对中国问题的公开演讲会,讲题包括《天安门事件后的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财经政策》等,取得了很大影响。

  他在回国探亲、旅游和讲学期间,接受了包括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广州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许多国内高等学府授予的"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头衔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授予的董事头衔。

  赵浩生深情地说:“回忆前尘,我蠢度了80个春秋。令我欣慰的是我的一再冒险,令我遗憾的是冒险得还不够。‘难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但愿来日方长,还有更精彩的回忆录问世!”

·上篇文章:息夫人生平及轶事
·下篇文章:北京黄埔大学董事长:黎原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ALEXA 排 名 | 广 告 价 格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产品推介 | 友情连接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6 大别乡情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8003411号-2     页面执行时间:19.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