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Cookie:   注册|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关键字      
  您的位置: 大别乡情 >> 大别山各地市招商 >> 安庆 >> 潜 山
 阅读文章

安徽省潜山县概况

  文章作者:大别山来源:大别山网浏览次数:3890字体:字体颜色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08-04-07 13:02:48提交会员:admin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的西北部,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辖30个乡镇。

     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今日的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年,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潜山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

    物产丰富,拥有天柱剑毫、舒席、汉皮纸、书画纸、茯苓、天麻、厚朴、雪湖藕等名优特产,以及大理石、花岗天柱山石、瓷土水晶、云母、金红石、石英石等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古皖文化内蕴丰厚。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潜山县城距安庆港口和民航机场57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县城有十一万伏变电所,电力充裕。潜山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5万吨水厂正在扩建之中。通讯实现了市活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传呼网。县城的彭岭工业区属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潜山县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县。

历史渊源


    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地理环境


     潜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总面积 168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3万亩,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面积9.2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县境位于委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2℃。


区位优势


    潜山县坐落于安徽省西南部,为皖西南中心地带,是长江中下游与大别山区的结合部,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毗邻合肥、安庆空港、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构筑起连接全国交通大动脉的立体交通网。


人文景观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80年代初,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具有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 人的作品。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手迹。


行政区划


  潜山县辖11个镇、5个乡:梅城镇、王河镇、源潭镇、余井镇、黄泥镇、槎水镇、官庄镇、水吼镇、黄柏镇、黄铺镇、天柱山镇、油坝乡、痘姆乡、塔畈乡、五庙乡、龙潭乡;彭岭工业区。   



人文景观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80年代初,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具有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 人的作品。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手迹。
山谷寺(三祖寺):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 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建于唐玄宗时,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历七年,赐号曰觉寂,塔高六丈,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级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有四门相对,两虚两实,虚实分设。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198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中国古塔》科教影片,曾来潜山拍下了觉寂塔的雄姿。
舒王亭:即“潜阳十景”之一的“舒台夜月”,故址在潜山城内东南隅天宁赛上,舒王台环境十分清幽雅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竞通宵达旦。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天,后人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
胭脂井:位于县城东郊的潘铺乡,相传汉末、太尉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是远近闻名的绝代佳人。两女每日在井旁照影梳妆,逾年历岁,井水渐为胭脂染红,故称“胭脂井”。后世,井中脂粉香味,仍依稀可闻。井栏石上,犹刻有“建康元年干月”字样,虽是字迹模糊,却是历史的见证。
石牛古洞:街北头山各溪涧中,有如牛的大石两处,此处不仅风景优美,尤以虎壁石刻的繁密,古老、名家手迹居多而驰名远近,石刻数量近300方,内有李翱 、李德修等唐代名家和王安石、黄庭坚、李师中等宋代名家的真手迹,这个古洞是考证历史学习书示,研究石刻艺术。观赏吟哦古诗词的绝好处所。

名优特产
舒席(舒州之席):
舒席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白居易有诗赞:“日高犹掩水窗眼,枕罩清凉八月天”。舒州竹席在明代已斐声海内外,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洋赛会上获头奖,民国19年(1930年)巴拿马博览会又夺名牌,现中国革命博物馆里珍藏有编龙凤呈祥、天安门图案的珍品舒席。改革开放以后,舒席品种更多,从床席发展到精屏、壁席、榻榻米和精巧的艺术竹编,且有大量出口。
天柱剑毫:天柱山茶在唐代就很出名,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爱饮此茶,“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即日,天柱茶可想数斛”,天柱剑毫最为天柱山之极品,开汤春绿明亮,旗抢挺直,深身白毫,甘香馨馥。
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自然资源
金红石砂矿:属第四纪砂矿,未开采,有矿点3处、储量近2万吨,是迄今所知的全国仅有的几个金红石砂矿中储量较大的矿点之一,矿层位于粘土下部的砂砾层和砂层之间,矿体比较规则、稳定,平均厚度1.68米。
铁砂:隐匿于大别山群岩中,蕴藏量计1891吨,以大沙河为最,另外,还含有独居石、石榴子石、辉石、橄榄石、白云母、自然金等矿物。
药材:潜山县为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之一,生长着厚朴、瓜蒌、灵芝、贝母、百合等几百种中草药。潜厚朴以皮、花入药,载入《本草纲木》、天柱灵芝、菌盖有晕圈,品质上乘。

旅游资源
潜山天柱山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方圆333平方公里‘以雄峰、奇石、名崖、异洞、涧瀑、云海而令人心醉神迷。历史上的汉武帝、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等众多名人都游历过天柱山,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和手迹。白鹤道人、宝芝和寺斗法的传说及佛教禅宗三祖、道家高人左慈修炼遗迹、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文明的见证——薛家岗文化遗址、《孔雀东南飞》主人公合葬的孔雀坟、王安石秉烛夜读的蜀王台、大乔小乔化妆的胭脂井以及生于潜山的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京剧鼻祖程长庚、杂技皇后夏菊花等的故居遗址都使人留连忘返。


二、潜山国家公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咸宁市温泉南部、淦河月亮湾南岸的潜山,自唐代就已负盛名,海拔不过296米,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却成了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科普教育的大观园、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品种园、市民游客锻炼休闲的游乐园。地低不掩其品高,体小不妨其气大,登山临境,稽古观今,才觉得其间人文积淀厚重,自然景观独特,有胜迹可寻,有绿意可品,有浓浓的山野情趣可拣拾珍藏。                          
寻古记胜
    潜山属幕阜山余脉,山势东高西低,连绵起伏,如同一面绿色的大旗迎风招展。山上绿树参天,浓荫铺地,山下淦河盘曲,温泉沸波。相传此地古时潜有贤才佳人,乃得名潜山。潜山北方的低丘地带,有一座与之呼应的浮山,高不过数十米。低山称“浮”,高山称“潜”,个中缘由今已难辨,但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之奥义。查史料,访野老,潜入潜山,探微拾遗,就会发现绿色的面孔之下,还掩藏有不少美丽传说、人文胜迹,“三台八景”便是其中的精华。“三台”,即观音台、梳妆台、读书台;“八景”,即书台夜月、丹灶晴岚、温泉沸波、石洪飞渡、苹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潭柳色、狗井松涛。略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三台八景”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文化秘密:儒释道三教同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潜山最著名的人文遗迹,当属南坡的潜山寺。潜山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到明代,寺庙已发展到九重十三殿,气势恢宏,香火鼎盛,而且受到朱氏皇族的眷顾。据清康熙八年《咸宁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新安王施千佛袈裟一件,该物近观无佛,远视有佛。十年,施银字《金刚经》一摺;二十年,施金字《金刚经》一摺,迄今百年,纸响如铜。又捐降魔杼一系,九换铜所造,今犹存。”新安王,即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周王朱[木肃]的第三子朱有熹,后因故被废。与佛教有关的传说有:当年观音大士来潜山观景,常常端坐在山顶一块巨石上,欣赏温泉地区的旖旎风光,那块石头便被称作“观音台”。观音台前,另一块平整如镜的石头,传说是观音菩萨对镜梳妆的地方,因而称之为“梳妆台”。
    明末重道教,潜山寺一度被改为潜山观,道人们在此烧丹炼汞;康熙后,恢复为寺。主峰下的葛仙岩,就是道教遗迹,人称“潜岩丹灶”。据《咸宁县志》载:“葛仙岩,在潜山腰,传说为葛洪炼丹之所。”葛洪是晋代道士,据说后来得道成仙,人称葛仙。相传他与鲍姑云游江南,见这里“山生瑞草,地长灵芝”,便与鲍姑留在这里结庐布道,烧汞炼丹。天长日久,八卦炉将地下水烧热了,热水从石罅中冒了出来,便是温泉,后来成了八景之一的“温泉沸波”。至今,潜山葛仙岩下一片砖石瓦砾,依稀可见当年的建筑遗迹。据说,这里曾建有道观,前来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的八月二十日葛仙寿诞日,香客蜂拥,达到高峰。著名的温泉沿潜山脚下淦河月亮湾段(淦河由此以上古称苹溪)分布,大小泉眼十五六处,水温一般为48—50℃,最高可达54℃,水中富含硫磺、磷、矾等多种矿化物及有医疗价值的氡气,“汤可瀹鸡,疮疡浴愈。”许多游人慕名而来,以一沐温泉为快。“八景”中的石洪飞渡、苹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潭柳色,也都集中在这一河段,只是由于时代变迁和人为原因,这些景观的特征已不明显了。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儒了。由于潜山寺规模宏大,屋宇较多,宋代,地方士绅看中了这块宝地,辟黉学于东厢,宾名儒于西席,使之成为本县莘莘学子攻读之处。北宋明道年间,县人冯京在此面壁多年,后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官至宰相,先后娶晏殊、富弼之女为妻,留下了“三魁天下儒,两娶宰相女”的佳话。北宋工部尚书刘维,清代隐士李玉,早年都就读寺中,在潜山面壁攻读后,或摘取科名,步入仕途;或隐遁山林,高尚其志。于是,后世将其视为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之所。
    少年冯京在潜山的一些逸事,被后世传为美谈。当年他晨读时坐过的石台,被称作“读书台”;他打狗作赋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冯京和同窗将潜山寺方丈慧醒禅师养的一只大黑狗杀死烹食后,慧醒禅师查出是冯京所为,一气之下告到了县衙。县官把冯京请到大堂对质,冯京并不否认。县官道:“儒门学子,偷鸡摸狗,岂不有辱斯文?”冯京答道:“佛心不诚,诵经何益?僧为不净,狗亦当偷!”县官听出了冯京话中有话,便有意回护,想给他俩一个台阶下。于是提出以文会友的建议,将二人请到后堂,以打狗为题,命冯京作赋一篇。冯京当即铺纸濡墨,援笔为文:
    “天宇无云,意素娥之可睹;金波出海,觉婺女之微明。骤闻梆敲月下,又听犬吠门前。佛心不诚,诵经何益?僧为不净,狗亦当偷!饭团引来,敢效续貂之尾;索绹牵去,犹回顾盼之头。以无厚之刃,入有间之躯,与切泥而不别,将委土以何殊!香风缕缕,饮清澜之淡淡;热气腾腾,噎素浪之汤汤……”
    赋毕呈上,县官见其文笔酣畅,字迹清丽,不禁拍案称好。于是三人把酒言欢,结为忘年之交。当年冯京与同窗杀狗洗肉的水井,被称为“打狗井”。“读书台”和“打狗井”两处旧址,分别被后世文人援风引月,命名为“书台夜月”、“狗井松涛”。
    登上潜山,令人生思古之幽情,励进取之壮志。从潜山走出去的冯京,一生内治州府,外安羌夷,民被其泽,君信其忠,不屈节于权门,不俯首于时议,律己奉公,忠于职守,其节操永垂后范,对咸宁历代官宦、士人影响甚深。凡应举之士,履新之官,都要先来此山拜谒。清光绪八年《咸宁县志》载:“明代,乡人筑精舍于寺右,置冯京像于其中。里人周鼎文又塑像建龛,买田立碑,邑诸生唐以渊为之作记刊碑,碑现存。”清代,县人又将精舍改为“三元庙”,冯京被奉作神明供奉。清代咸宁知县陈业焕曾留有《潜山寺怀古》诗:“我过潜山寺,登堂拜昔贤。科名魁两宋,道貌肃千年。古柏亭亭立,温泉曲曲旋。闲寻读书处,石上满寒烟。”
    潜山寺香火断续,屡兴屡废。清代所建的“三元庙”,到民国时期,已是断壁残垣,仅存二重庙宇一幢,不久也被毁了。潜山寺内,原有不少碑刻,县志《古迹》载:“潜山,……宋冯京读书其上,著有《潜山碑》。”还有冯京撰的《唐李侯记》、唐以渊撰的《冯三元精舍碑》,1958年,都被移作“五有”(指大跃进时的公共食堂、猪圈、牛栏、厕所、粪池)建设了。90年代,村民募集资金,建了一座“潜山古寺”,但规模、格调均大不如前。
    隐藏在绿色外表之下的潜山,原来是一个融儒、佛、道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大观园。郁郁潜山往迹多,是该好好挖掘整理一番了。
探园读绿
    天地多情,春风有意,古老的潜山重新焕发了青春,它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先后被辟为风景区、森林公园。出于探源索隐的兴趣,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森林公园前身为咸宁地区潜山试验林场。这里最早设立的机构,是1966年8月在潜山北麓成立的咸宁地区林业科技推广站,1972年在其基础上成立了林科所,1999年又加挂“湖北省林科院咸宁竹类科学研究所”的牌子。其次是1966年10月成立的国营咸宁县潜山林场。1984年7月,国营林场移交咸宁地区林科所办试验林场。第三家便是1979年1月1日自贺胜桥迁来的咸宁地区林木种苗场。这些机构,经历了一个由经营用材林为主逐步过渡到科研、保护与生产相结合过程。从1986年起,加大了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配套建成了林业招待所、花协招待所和麦笠山花卉观赏园等,逐步向森林公园的方向发展。    应该感谢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播绿者,在这里,他们以山为纸,匠心独运,濡墨泼彩,点碧铺翠,尽情抒写着绿色的诗章:竹类品种园、桂花品种园、树木引种驯化园……一块块绿色的园林,为良种培育、树木生理生化生态适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宣传普及林业科学知识的作用,成为既有科学内涵、又具园林景观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留连园中,这些美得令人心跳、令人窒息的绿色诗章,总是引得我们这些探访者不止一次地细细品读,慢慢咀嚼:
    竹种园葱绿如诗。自上世纪70年代末建园以来,咸宁市林科所在这40多亩园地里开展了竹类优良品种的选择、地理种源试验、丰产技术研究等工作。2000年开始扩建,2003年竹文化节前,修建了古色古香的园门,门上大书“百竹苑”。咸宁市是华中著名的竹子之乡,本地自然分布有刚竹属、箬竹属、苦竹属、慈竹属的一些竹种,在生产科研中,又引进了刺竹属、方竹属、倭竹属、单竹属、茶秆竹属、亦竹属等竹种。现在,园内计有竹类品种130余种,它们和谐相处,各显风姿,或丛态秀美,或秆形别致,或秆色奇特,或叶色秾丽。孝顺竹黄秆绿纹,文雅娟秀;凤尾竹株丛密集,飘逸潇洒;粉单竹通身粉白,犹如冰清玉洁的少女;佛肚竹节间鼓胀,好似大腹便便的罗汉。这些绿意盎然的竹子合抱成丛,交织成荫,在风中雨际见趣味,于明月雪时显精神,其卓越风姿、清雅风格和刚直气节,成为文人墨客吟咏不辍的永恒主题。
    树木园贮绿藏娇。1984年,原国家林业部在这里投资建设亚热带引种驯化示范林基地,全称“中国亚热带树木引种驯化园”。在这550多亩绿地里,引种栽培了树种392种,成为鄂南树木种质资源库。珍稀树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水杉、秃杉、南方红豆杉等,二级保护树种金钱松、马褂木(鹅掌楸)、银杏等。徜徉林海,这些海底奇珍惹得游人兴趣倍增,指指点点。这里的绿叶,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缤纷错落;这里的树形,其干其花,其果其叶,百态千姿。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远嫁异地的闺秀,对故土的刻骨相思,使她们改变了模样,表现出许多与原产地不同的形态,吸引了很多学者、科研工作者前来探视。这些探访者既同情她们远离故土的境遇,又为它们在异地有一个好的归属而感到欣慰。
    桂花园墨绿凝香。咸宁是全国著名的“桂花之乡”,植桂历史悠久,桂花品种繁多。1988年,林科所开始桂花品种选优工作。1988年4月到1990年11月,科技人员先后对原咸宁市桂花、高赛、古田、花纹、温泉,蒲圻市的随阳、黄沙,崇阳县的金沙等地的桂花进行普查,基本摸清了咸宁地区的桂花品种类型。1991年9月,他们又对四川新都县的桂花品种类型进行了调查,搜集了咸宁尚缺的品种。科技人员将普查中搜集的32个品号枝条进行嫁接,繁殖桂树苗8000余株,建立了桂花品种园和采穗园,使优良品种选育有了丰富的基因材料。他们从利用桂花的角度,选出单纯采花型、采花观赏兼用型、观赏型3种类型的培育驯化,并选出了5个树型美观、花色鲜艳、开花期长、花后结果的品种。鉴于当时桂花尚以采花为主,建立了丰产稳产试验园,对桂花产区群众喜爱、产花多、花香浓、保鲜期长的“木花”、“麦穗花”两个品种进行改进,引植到示范园中,为改造低产桂园提供技术和种苗。如今,桂花品种园面积已达30余亩,集中了桂花四大系列中的32个品种,其中,金桂类24个,银桂类2个,丹桂类3个,四季桂类3个,其中柳叶丹桂等品种为咸宁特有的品种。桂树墨绿团团,叶子绿中泛亮,在月光下熠熠生辉。每到金秋时节,桂花遍地开放,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为了这个美丽温馨的时刻,她们准备了整整一个冬夏。
    这些蓬勃的绿色诗行,发表在一块绿色的园地上。潜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700mm,年日照时数1234·6小时,无霜期26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林地土壤主要是黄红壤,土层肥厚,土质疏松。公园内珍稀名贵树种不少,国家一级保护树种5种,二级保护树种17种,省级保护树种17种;林下灌草丛生,四时杂花满树。森林公园里生活着野生动物85种,其中兽类9种,爬行类7种,两栖类9种,鸟类6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虎尾蛙、白鹇、雕鸮、领角鸮、草鸮、鹰鸮、短耳鸮、蓝翅八色鸫等10种,省级保护动物多达50种。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良好的植被、多样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1992年,湖北省林业厅批复成立“潜山森林公园”;1996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复成立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建园以来,始终贯彻“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坚持科技、生态、旅游相结合稳步建设发展。
    探访潜山的园中之园,寻绎森林公园的历史,那浓浓绿意,郁郁诗情,早已不由自主地流入心间,凝注笔端。
登高拾趣
    “翁之乐在山林也”。山林之乐,乐在人文荟萃,乐在绿意葱茏,乐在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潜山森林公园小气候特征明显,夏季林内气温要比林外低2—3℃,干燥季节林内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林外,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建设者们的多年经营,使它形成了园中有园、林间有林、山外有山的特色,造就了浓郁的森林气息、幽静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生态景观。由于它地处市区,代替了城市公园的功能,成了温泉市民早晚锻炼假日休闲的乐园,每天前来晨练、爬山、散步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同时,山麓宾馆集中、温泉水滑,使得它也成为一个外来游客览胜游憩的旅游驿站。

[1] [2] 下一页

·上篇文章:岳西概况
·下篇文章:大悟县概况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潜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2008-04-09 11:16:01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ALEXA 排 名 | 广 告 价 格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产品推介 | 友情连接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6 大别乡情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8003411号-2     页面执行时间:23.4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