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Cookie:   注册| 忘记密码 
 
请输入您的关键字      
  您的位置: 大别乡情 >> 大别山人物 >> 历史名人 >> 历史名人
 阅读文章

宿松历史名人之朱书

  文章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摘浏览次数:2936字体:字体颜色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08-04-09 15:09:53提交会员:admin
  朱书(1654-1707),又名世文,字字绿,号杜溪,安徽宿松县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登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清初古文家,与戴名世、方苞时称皖江文坛“三才子”。
朱书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家乡度过的,自幼勤学,且从小就由当塾师的父亲给予封建正统教育。他在《先考仲藻府事略》中记述其事:“五岁即抱膝上,口授四书。夜围炉,辄以箸画灰做字,使识形声。稍长,教以古今世变、忠孝诸大节,博习诗古文词。”未及弱冠,邑人便惊其文章为“古先辈行世作”而四乡传诵。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应乡试途中,遇桐城士子戴名世,各道平生,皆大喜过望,互赠诗文,奉为知已,为此,戴名世作《送朱字绿序》,并记不期而遇相知之事。越二年,在皖江应试,交桐城学士方苞,遂成莫逆。康熙三十五年(1696),朱书自京师回故里筑杜溪书屋读书作文,戴名世、方苞结伴同行,徒步数百里,自桐城往宿松拜访朱书,互述友情,互通文讯,互相唱和,互道珍重,情投意合,情趣盎然,雅俗共赏,其乐融融。其间,方苞、朱书二人所作对联:“《曲礼》一章无母狗(毋苟)、《春秋》三传有公羊”,可谓妙语联句,对仗工整,传为佳话;方苞还特作《杜溪访旧图》,以记杜溪相聚之举。
  朱书和戴名世、方苞以文字相砥励,共同致力于古文创作,对显赫一时、风靡全国且延绵二百余年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戴名世、方苞对朱书的古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正如戴名世所说:“予与字绿年相若,予之学古文也先于字绿,而字绿之为古文,予实劝之。”方苞也言道:“余自与朋友往还,未有先于字绿者。……时余为童子,字绿为成人,而以时文之学相得,为兄弟交。”康熙三十九年(1700),朱书结集《杜溪文稿》刊行,戴名世为其作序,盛赞朱书“才气横绝一世”。康熙四十年(1701),戴名世门人尤云鹗集戴名世古文百余篇为《南山集偶钞》,朱书为此集作序,即称“余与戴君田有皆生霍山之麓,皆迂拙无用于时,而自力于古文,以取正于天下,而待于后世,则皆有其志。”明确表明,他们倡导创作古文,在于匡正天下,传于后世。并以“地灵人杰”为论据,认为古南岳霍山灵气“郁结盘魄”,将有人杰出现,“或以德业,或以文章,卓卓垂于天地而与为不朽。”进而断定他们所倡导的事业,特别是戴名世的文章功业“其与霍山同永无疑也”,发自内心表示对戴名世的推崇以及倡导古文运动的勃勃雄心。
朱书晚年,因挚友戴名世、方苞的力劝,从事时文科举。康熙四十二年(1703),五十岁的朱书以殿试二甲四十名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次年被召入武英殿,纂修《佩文韵府》和《渊鉴类涵》。康熙四十六年(1707)卒于京师。方苞为朱书撰墓志铭,中肯地称他“文章雄健,尤熟于有明遗事,抵掌论述,不遗名地。”桐城派“姚门四杰”之一的方东树读朱书著述后,感慨得称其文有与“苏洵、曾巩辈,并垂不朽于天壤”。“卓然名家”的桐城萧穆在《跋杜溪文集》中更明确评论说:“朱公人品既高,学有根柢,文笔亦峻洁超妙,皆不苟作,足与吾乡宋(潜虚即戴名世)方(苞)两先生之文异曲同工。”清《宿松县志》则称朱书“所著汪洋浩翰,如江河之东沛。……推为古文巨子焉。”其一生著作甚丰,有《仙田诗庄》、《朱杜溪稿》、《游历记》、《评点东莱博议》等,惜死后不久,受戴南山文字狱的株连,大部分文稿毁没失传,现存《朱杜溪先生集》、《游历记》、《评点东莱博议》,仍可见其风骨和精神。朱书的古文著述与倡导功绩,在实际行动上作出复兴古文的艰辛努力,对桐城派的形成和兴起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上篇文章:宿松历史名人
·下篇文章:枞阳人物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ALEXA 排 名 | 广 告 价 格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产品推介 | 友情连接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6 大别乡情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8003411号-2     页面执行时间:23.44MS